平博体育网址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2009年11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地球科学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足地方不动摇,对接行业不断线,服务产业不放松”,主动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把桂工精神渗透贯穿于地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国家和广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一)传承桂工精神,弘扬优良办学传统谱写时代新篇章
    以“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桂工精神,从孕育、形成到发扬光大,都与地学专业的的建设与发展紧紧相随。建校伊始,学校就开设了地质勘探和物探两个地学专业。在以后学校“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地学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发展历程屡经波折,但是,办学历史却从未中断。一代又一代的桂工地学教职员工坚守桂工精神,在困境中奋发有为、在艰辛中探索拼搏,用言传身教激励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奔赴祖国各地,战严寒斗酷暑,踏遍崇山峻岭、荒漠戈壁,谱写了一曲曲献身地质事业的凯歌,为国家的地质勘探事业做出了贡献。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恰逢地矿行业由“冷”变“热”的大环境,这给地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与此同时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年青一代始终不忘老一辈地学教职员工身上的优秀品质,继续传承桂工精神并努力发扬光大,将它作为不断推动学科发展迈向新高度的不竭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一批践行桂工精神的地学人物代表不断涌现。如毕业留校任教的南极科学考察专家、平博体育网址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缪秉魁教授先后代表国家三次出征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他在南极科考期间,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投身到各项科研当中,将“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和桂工精神完美结合,展示了新一代地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地学院在2013年获得了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13年),紧接着在2014年又申报成功获得了地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14年),使我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完整地学人才培养体系(本-硕-博-博后)的学院,这在西部地方高校中更是屈指可数。这个成绩圆了老一辈期待的能早日在平博体育网址培养地学博士和博士后的的梦想,谱写了桂工地学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二)凝练学科特色,依托行业优势找准办学定位
    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基于地学专业长期办学所形成的特色,学院更加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优秀、创新素质突出作为培养优秀地学工程科技人才的核心目标,构建了将专业基础教育、工程技能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并行交叉的“三位一体”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是将地学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划分为专业基础教育、工程技能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三条主线,并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每个教育主线分别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践平台)与广西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不同功能的培养载体为主平台,制定和实施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多样化教学内容。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课程教学的立体革新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升学生的工程技能,通过综合性课外平台和科研平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三条教育主线平行发展、灵活交叉,将传统地学教育旧模式与专业发展新要求之间的矛盾有效化解。
    学科发展与行业紧密联系,行业教育特色突显。地学院坚持以服务求合作、以贡献求支持、以实力赢地位,切实加强行业联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与机制,以努力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地学人才为目标,发挥与地质行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突出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适应性的行业教育特色,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贴近地方和行业需求,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突破。地学专业紧密围绕广西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和打造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的资源强省战略,结合广西“有色金属之乡”的资源禀赋特点,为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教育特色。先后与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合作培养高水平的地质勘查技术骨干;三是发挥地缘优势,实现科学研究的重点突破。如钱建平教授对灌阳碳酸盐岩层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系统的研究成果,荣获第三届构造地球化学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这些成果丰富和深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三)深化教学改革,多措并举保障教学质量提升
    1.以全社会为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重视社会资源的教学功能,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支持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环境。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积极拓展与广西有色矿产勘查开发局、柳州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富川永恒珠宝有限公司等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单位的联系,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校外产学研基地,多方协作相得益彰。
    2. 以教学团队管理为抓手提升师资水平
    努力构建与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教学团队支撑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组建“工程教育型”和“创新教育型”教学团队,使师资队伍与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其中,“工程教育型”师资以具备完整矿产勘查和区域地质调查经历为标志,“创新教育型”师资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标志。通过内培外引,师资队伍中“工程教育型”和“创新教育型”师资比例已达80%,满足了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保障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实施教师梯队的“差异化”管理。按照差异化教学管理理念,先后倡导并实施了“教学技能同行争先,教风师德讲台争先”的“两争先”制度,发挥团队带头人的凝聚作用;传承桂工精神,实施了“坚持老教授上讲台,坚持老教授传、帮、带”的“两坚持”制度,发挥老教授的示范作用;通过“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承担教改课题建设”的“两承担”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支柱作用;通过“将学科前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先进技术与教学手段相结合”的“两结合”制度,发挥年轻教师的创新作用;通过“以教研室例会加强教师间沟通交流,以专题讲坛促进师生间沟通交流”的“两沟通”制度,发挥教研室的桥梁作用。
    3.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地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 “三结合”课程教育理念导向下的立体革新,树立精品意识,以打造精品课程为抓手,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1)“三结合”课程教育理念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课程教育理念,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间穿插现场教学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学院以“三结合”课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专业基础教育、工程技能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并行交叉的“三位一体”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2) 从“精品课程”到“优质课程群”的孵化升级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明确了“院级精品→校级精品→区级精品→国家级精品”的逐级建设思路。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的优质课程群建设初见成效,已涵盖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学》),4个区级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宝石学》和《电法勘探》)、5个校级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宝石学》、《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和若干院级精品课程。通过这些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升了地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3)实现“课堂-网络-课外”全方位教学覆盖
    与精品课程建设相配套,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了地学核心专业课程网站。此外,依托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数字化地质博物馆数据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等,以网络为纽带,将课堂、课外等众多教学资源、素材、实例等实时沟通,实现了“课堂-网络-课外”全方位的教学覆盖。通过将教学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了教学空间,提升了教学效率,有效地解决了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
    (4)推行优质教材资源出版工程
    为满足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群建设的需要,地学专业将学科研究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和教师科研实例、地域特色紧密结合,积极出版优质教学资源。先后启动“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出版工程”和“地质学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出版工程”,将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得特等奖的《遥感地质学》、获得一等奖的《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以及《基础地质学实习教程》、《矿产勘查学实习教程》、《JewelCAD珠宝首饰设计案例实习教程》等7部地学教程公开出版。这些与学科前沿和先进技术保持同步的教学资源得以及时出版,有效地解决了本专业长期以来教材固化滞后与勘查新技术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地学院主动面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系统构建了实践教学和管理体系,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提出“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实践教学新体系。将“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 的教学方式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实现了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是全国率先探索“手工地质填图”→“数字化地质填图”→“计算机模拟地质填图”实践教学改革的高校之一。“模块化”设计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教学、野外实习教学、毕业设计及课外科研实践等4个环节,在教学计划上做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上环环相扣。“层次化”设计是按照“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了层层递进的“演示与验证性→设计与综合性→创新与前沿性”等3个层次的实践项目安排。“多元化”设计是为满足实践教学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实验内容,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增加和拓展了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对学科前沿的认知。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纠正了以往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孤立的缺点,实现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多种渠道交互连通、立体整合。

    (四)突出内涵发展,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赢得赞誉
    1.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地学院狠抓教学质量生命线,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加大教学平台建设,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在广西区内享有声誉。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后,学院在原有《基础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等5个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塑造地球工程师——地质作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4)、《基础地质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和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等4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使得我院地学类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总数达9项。此外,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首批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3年),同时新增广西重点学科2个(矿产普查与勘探方向2012年入选,地球化学方向2013年入选),使得我院广西重点学科总数达到4个(包括之前入选的地质工程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强力支持的科研平台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之后,新增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2年)、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矿产勘查分中心,2011年)等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3个。另外,新组建了3个科研团队并获得了广西区和桂林市大力资助,包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010年滚动资助)、有色金属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2013年资助)和广西地区地壳结构与矿集区深部立体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漓江学者”创新团队(2013年资助)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地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总体素质,学生学习踏实勤奋,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广泛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德、智、体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连续三届(2010、2012和2014年)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三等奖,赢得全国地质教育界的一致赞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4届优秀毕业生王潇潇荣获第五次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这在国内开办地学专业的地方高校中屈指可数。此外,地学院本科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实践竞赛中也多次荣获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等奖励。
    3.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地矿专业学生以踏实肯干、适应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近年的就业率均达到100%,供求比达到1:10以上。综合实地走访、电话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用人单位对地质类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学校学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上得来”的特点比较突出,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业务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能吃苦、踏实肯干、综合素质高,用人单位对平博体育网址毕业生满意度较高。在2010年第一届广西地矿系统地质技能大赛中,我院毕业生获得“状元”及“新人奖”,受到广西地矿系统广泛好评。
    4.人才培养受到社会赞誉和媒体关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广西日报和桂林日报先后对学校地质教学与人才培养成果进行多次跟踪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指出“基础地质学重构了地学知识体系,强固了学科特色优势,提高了学科的原创性能力和在关键领域解决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适应能力,最终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了广西高校本科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广西日报等媒体通过《精心搭舞台 学生“唱大戏”——桂林理工大学创新本科教育赢得社会褒奖》、《桂林理工大学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奏响教学“生命线”的华美乐章》等长篇报道,对学校传承和弘扬桂工精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特色办学进行了报道。
    在成绩面前,地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清醒地认识到地学学科的今后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就面临着传统地矿行业发展下滑对地学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方向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学院决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清晰定位,坚持立足有色金属矿产勘查行业特色和面向野外地质生产一线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特色促发展,不断把地学人才培养工作继续推向前进,在特色办学之路上再创新的辉煌。

    上一条:【聚焦党代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彰显高职育人特色——平博体育网址一次党代会以来南宁分校强化高职教育发展纪实

    下一条:平博体育网址高校工委副书记、高校纪工委书记秦敬德在平博体育网址开展党建工作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