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南宁分校围绕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调整的有利时机,以空港校区建设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空港校区良好的教育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做大做强高职教育,并全面推进了“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改革示范工程”“教学管理规范工程”“教学条件保障工程”“校企合作深化工程”“管理服务增效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招生就业统领工程”等“八大工程”建设,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专业产业相对接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分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分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为此,分校坚持对接产业需求设置专业,结合服务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北部湾经济开发需要,以培养有色金属、测绘、土木、电子信息、机械、经济、管理等产业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围绕广西“重点、急需、特色”产业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尤其是地方特色、优势、急需产业布局对接,形成了立足有色、突出特色、通专协调,集机、电、信、管、土木于一体的多元综合性专业格局。分校现有50个专业,其中,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商务英语、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均为平博体育网址级优质专业,冶金技术专业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二、以人才强校为战略,取得了队伍建设新突破
分校坚持引育结合的人才强校战略。在人才引进方面,结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年来,不仅实现了教职工人数翻倍增长,从200人增长到了近500人,同时也实现了队伍结构的优化。目前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人数一半以上。
在人才培养方面,分校针对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多途径搭建培养平台,以“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帮助教师“找差距”“补短板”,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努力打造满足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分校年均送培教师百余人分别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大中型企业进行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保证了师资队伍稳定性和培养的连续性。
三、以校企合作为关键,开拓了特色办学新思路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最重要特点,也是高职院校走特色兴校之路的必然选择。分校加大引入企业资源,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改革视野。目前,学院已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区测绘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罗冲压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110多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人才、锻炼师资、服务就业,也有效扩大了学院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分校始终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理念,提出的‘实习就业贯通工程’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措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分校制定了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行业、企业的多样化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已具备了从事相应职业的能力,大多数毕业生在实习结束后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直接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实现了实习、就业无缝对接。这也是现阶段分校创新就业工作模式的主要思路。
四、以文化建设为重点,提升了开放办学软实力
新形势下,分校提出“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分校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分校在继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集师生之智,聚群众之力,凝练并确立了院训、院风。其中,院训“德以至诚,学以敦行”是分校办学至今,经几代人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分校办学和师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倡导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院训的确立,引领了分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也为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论能力”的大环境下,“诚实、务实、扎实;敬业、乐业、创业”的院风已然成为分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在端正教风、培育优良学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分校致力于构建具有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特征和学院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寓教于“景”的独特作用,做到用文化引导人,用文化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的价值取向,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继2013年校园楼宇、凉亭、道路命名之后,分校又相继启动了慧智园改造、景观石建设等工程。一系列校园文化景观的落成生动、鲜明地彰显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
五、以招生就业为统领,带动了人才培养新格局
分校牢固树立大招生理念,推进全员招生、全程招生、全力招生,在提升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考生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内容,充分利用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人际媒介等多个宣传渠道,发挥宣传工作的巨大作用,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关注、了解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并最终选择学院。2011年以来,分校招生年年历创新高,截止2014年9月,分校在校生人数首破万人大关。
分校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招生工作局面,这与就业工作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就业工作方面,除了强化和完善各项目标责任体系和考评奖惩措施外,还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和校企合作平台,开拓就业市场,建立了珠三角(东莞、顺德)、长三角(昆山、苏州)、北部湾三大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强了学生就业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分校以“进口旺、出口畅”的招生就业工作局面,带动了分校全局工作科学持续开展。“进口旺”为提升办学水平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而“出口畅”又能有效地拉动分校的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反馈,有效地推动了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并不断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以创新机制为动力,推动了管理服务新发展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分校原有组织架构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责权关系,是规范分校运行秩序的重要条件,也是明确办学定位、提高办学效率、完成组织任务、实现办学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和首要前提。为此,分校在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和发展需要,设置了系党总支,重新调整、补充和完善了教研室、实验室,新增了纪检监察审计室等部门,明确和厘清了各单位、部门职责,为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根据组织架构设计,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配备、补充和调整了干部队伍,让一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为管理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
根据办学现状和发展的要求,分校确定2013年为制度建设年,成立了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相对独立的办学定位,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分类、分解,按照轻重缓急和重要程度制定制度建设方案,将制度建设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通过制度建设,改变了以往的办学管理模式,适当扩大了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权力,实现了权力下移、责任下移,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效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促进分校办学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分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