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体育网址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一)

      【编者按】六十载沧桑砥砺,六十载弦歌不辍。60年来,一批又一批桂工学子走出校门活跃于海内外各行各业,他们秉持“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的卓异品格,勤勉自励、精进图强,奉献国家、服务社会,成长为社会和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母校的骄傲,也是母校的宝贵财富。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为汇聚校友力量,传承桂工精神与文化,同时也为广大在校学子树立榜样,我们将在校园网主页陆续刊登校友系列专访文章,以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呈现校友们的奋斗历程和精彩人生。

    地勘情缘 母校情怀
    ——访平博体育网址83级校友桂长杰

      人物名片:桂长杰,1987年7月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化探专业,现任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副局长。

      桂长杰1987年7月毕业于平博体育网址化探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807队工作。2014年12月,任华东有色控股公司副总裁(局资产管理处处长);2015年7月任华东有色地勘局副局长。工作期间,主持和参与的勘查项目40余项,发现并探明大型矿床多处。其中“江苏省南京市甘家巷铅锌矿区138-158浅详查”成果获2007年全国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句容市西银坑、猴子石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获全国有色地质行业地质找矿成果三等奖,“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区虎爪山矿段深部详查”项目荣获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和2014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一等奖。在《地质学刊》《资源调查与环境》等核心期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9年至今,被国土资源部聘为国家级矿产督察员,被江苏省政府聘为省安委会专家组专家;同时还被聘为国土资源部、省国土地资源厅地勘项目审查专家。

      桐城少年风雨求学路
     
      安徽桐城,文风鼎盛,仅清代就涌现出了戴明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散文大家,“桐城古文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当地人们素以“穷不丢书”为家训,桐城少年桂长杰也在这样的文风熏陶下长大。1983年,桂长杰经过高考的洗礼,幸运地考上了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学校化探专业的一名新生。跳出农门,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来到城市,感觉是那么新鲜和自豪。摆脱了高中紧张的功课压力,加上当时的化探课程也相对单一,大学学习的压力对桂长杰来说不算什么,很轻松就能应付,甚至不上课,考试时临时“突击”一下就行了,这样大学第一学期很快就一晃而过,但轻松的氛围也让他缺乏动力,心里产生了迷茫和困惑。
      辅导员老师看到这一切,主动找桂长杰谈心。“可能你基础比较好,单一的专业学习不算什么,但你要拓宽你的视野,趁着大学的宝贵时光,向地质资源其他领域学习涉猎,也为将来工作多储备些知识。” 辅导员老师的话让桂长杰茅塞顿开,他开始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学习,泡图书馆、找其他专业的同学借书交流,他在大学期间就把地质、物探、水文等专业的课程都“自学”了一遍,深厚的专业基础也对他今后的工作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野外勘探不畏艰险苦楚

      1987年大学毕业,桂长杰被分配到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807队工作,在普查分队做了一名技术员。从大学到地质队,从城市到野外,野外勘探的艰苦可能常人难以想象。
      “远看像要饭的,再看像烧炭的,近看像逃难的,一问是搞化探的。”桂长杰调侃道。“因为我们每次回来都背着采集的样品袋子,身上破破烂烂,脏污不堪,很容易被人误解。”桂长杰说。当时是计划经济,项目一般到六、七月份才批下来,出野外考察爬山勘探正好赶上天气很热的时候,暑热难当,可想而知。除了物质条件的匮乏,更有精神生活上的匮乏。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长期作业,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活,工作枯燥乏味,和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本身就是一种折磨。“有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带回一堆脏衣裳”,可以说是地质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长期野外作业,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习以为常,环境的恶劣也是家常便饭,远离亲人朋友,也磨炼了他的意志。“大山能磨炼人,更能激励人去攀越,虽然很多时候带给人的是寂寞,但作为地质勘探人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耐得住寂寞。”桂长杰说。

      行业萧条期顺势而为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地质行业出现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长期的野外作业已经足够考验人,而如何“吃饭”、如何“吃饱饭”更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当时桂长杰的一些同学也有很多转行的,他也萌生过离开这个行业,寻找新的机会的念头。他先在安徽铜陵有色做销售工作,几个月下来,觉得销售并不是自己擅长的,后又回到江苏,往自己专业相近的岩土、工程方面转。适应环境、调整自我、顺势而为,桂长杰也在努力寻找自我生存之路。“庆幸的是在大学里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基础,所以我转型以后,无论是搞工程勘察,还是搞矿山建设,还是再回归到地质找矿,我的基本功都还在。”桂长杰感叹道。

      建金矿传承“桂工精神”

      “最困难的经历是福建建阳的太阳山金矿矿山的筹建阶段。”谈起往事,桂长杰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
      “矿山位于闽、浙、赣交界地带,当时这个矿点没有路、没有电,从最近的村子步行也要15千米才能到,无论是交通还是补给都跟不上,我们从进去找矿开始就点蜡烛,等矿山开始生产了电才接进来,前前后后在里面工作了六年。我的感悟就是真正接触了社会,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矿山附近的三教九流,都要跟他们打交道,我之前也没有矿山建设的经验,经过这次历练成熟了。”“有所得也有所失,家庭没有照顾到,我的小孩两三岁就跟我到那边,童年是没有幼儿园上的,我之前也担心她前期基础教育的缺失,但是现在回头看觉得也很不错,她很努力,很自强,能吃苦,也能适应环境,有得必有失。”谈起过去的艰苦岁月,桂长杰既感叹又欣慰。

      总是被机会垂青的人

      “2002年后我又回归到地质找矿工作,最大的成果是在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谈到成果,桂长杰很是欣慰。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是一个资源接近枯竭的危机矿山,2007年桂长杰作为负责人承接了该矿接替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几年的资源勘查,在矿山深部-625米以下,发现了厚大的铅锌矿体,Pb+Zn 品位达13.5%,新增铅+锌金属量118.73万吨,伴生金14.8吨、银1626吨、铜2.6万吨、硫301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近60亿元。勘查成果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当然,只不过是我们的运气比较好,正好把握了这个点而已,毕竟我们的成功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的。”谈到成绩,桂长杰谦逊地说。

      母校情深的特别表达

      “作为校友来讲,我对母校的感情是很深的,母校情、同学情、师生情是很不一样的,桂林是我曾经求学的地方,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时光,我给孩子取名桂琳。当时和爱人商量,男孩就叫桂林,双木林,女孩就再加个王字旁,叫桂琳。”桂长杰对母校、对桂林的感情溢于言表。
      “对母校的建议,第一个方面,我们最开始只有两个专业,500来人,现在学校规模扩大了,专业上要有优势学科和专业,更要有特色。一提到桂工,要让人们能想到代表桂工的东西是什么。第二个方面是产、学、研结合,高校与企业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能够把大学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谈起人才培养,桂长杰也有自己的见解:“大学四年,对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升是关键。因为这个阶段学生既没有高中时的应试压力,又没有走向社会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这个时候学生有很多时间去体验社会,也有很多的时间来反思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大学很关键!”桂长杰强调。
      桂工的快速发展是桂工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桂长杰指出,那个时候条件比较差,生活也比较单调,但文体活动让同学们有很多交流的机会,所以结下的友谊也很深。“有位老师叫张秋光,很朴实,穿着北京老布鞋,每次排队打饭只买两个馒头,上他的课我们既喜欢也不喜欢,喜欢的是他讲课确实生动,讲得好,不喜欢的是考试的时候,至少有一半学生不及格。即使再补考,还是有一半学生不及格,谁找他都没用,找他时,他说59分就是59分,怎么能及格呢。他很严谨,很认真,我从他身上确实也学了不少东西。”回忆起过去,桂长杰表现出无限的感激和神往。
      思辨、创新、调整、提升,人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牢靠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艰苦创业的“桂工精神”,让桂长杰在不同的时期得到历练和提升,总是能成为那个被机会垂青而奋发有为之人。

    上一条:【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二)潘成荣:抓住人生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

    下一条:【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黄涛: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