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体育网址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二)

      【编者按】六十载沧桑砥砺,六十载弦歌不辍。60年来,一批又一批桂工学子走出校门活跃于海内外各行各业,他们秉持“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的卓异品格,勤勉自励、精进图强,奉献国家、服务社会,成长为社会和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母校的骄傲,也是母校的宝贵财富。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为汇聚校友力量,传承桂工精神与文化,同时也为广大在校学子树立榜样,我们将在校园网主页陆续刊登校友系列专访文章,以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呈现校友们的奋斗历程和精彩人生。

    抓住人生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
    ——访平博体育网址85级校友潘成荣

      人物名片:潘成荣,1989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化探专业,曾任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和副院长,现为安徽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桂林理工大学安徽校友会秘书长。

      潘成荣是平博体育网址化探专业85级学生,曾任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和副院长,现任安徽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潜心钻研安徽省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业务领域,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他曾获得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一五”以来全国环保规划财务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等称号;研究项目曾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无悔的青春,温暖的回忆

      1985年秋天,潘成荣从安徽农村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求学。“当年84级的一个校友带着我从合肥坐车到上海,再从上海坐上开往南宁的火车到桂林,说是坐火车,其实根本没座位,一路站到桂林,那个时候心里都是对上大学的憧憬和向往,也没觉得多累。”说起求学经历,潘成荣打开了话匣子。“大学生活太难忘了,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当时我们是六个人一个宿舍,一个房间四张上下床,剩下两个床位放行李,我们有宁夏的、四川的、甘肃的、河北的,我,还有一个贵州的,大家平时像兄弟一样,最开心的是学校发加餐劵。当时学校很关心学生的生活,逢年过节都会给大家发加餐券,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个宿舍,六张桌子摊开,一人一张加餐券,买几份菜再买点啤酒,有时候班主任老师也来,和我们一起,没有任何距离,当时的氛围确实很好。我们的班主任解庆林老师,辅导员李祥清老师特别关心我们,经常来宿舍看我们,和我们打成一片。”尽管远离父母,并且需要克服地域风俗的差异,但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和照顾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间互助互爱的温情,让潘成荣感受到在校如在家般的温暖,这让他一直怀有对老师、对学校的感恩之心。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文化剧烈碰撞的时期,大家对新知识非常渴望,整个校园里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由于出身农村,潘成荣对能够进入大学求学的机会非常珍惜,就想多读点书,多充实自己。他说当时的兴趣不多,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打篮球。他对专业书、文学书,还有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简直是如饥似渴,去多了,图书馆老师都记住了这个经常来借书的小伙子。在他看来,改变精神生活的渴求远远大于改变物质生活的冲动。聊起大学生活,潘成荣感叹当时每个人都很努力,校园里随处可以看见读书的身影,教室和图书馆的位子永远是紧俏的,晨曦刚露就已有同学在石凳上朗读外语。对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上进心推动他们不断成长进步。

      抓住人生中每一个可以成就自我的机遇

      采访潘成荣的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超前的思维和超前的意识,他似乎总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前进一步。
      在学业上,潘成荣很早就意识到学历层次提升的重要性,从硕士到博士,虽然因工作中断了几年,但是在同龄人中他算是较早拿到博士学位的那一批人。1989年,潘成荣大四了,那一年春节,他没回家,在学校复习,准备考研究生,一个寒假,陪伴他的就是专业书和复习资料,一个人默默啃书,默默背单词,有时候也难免感到孤独寂寞,但是他没放弃。“我们那个时候学的都是哑巴英语,英语复习花的时间和功夫最多。”学校为没有回家的学生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让这个复习考研的学子心中充满了感动。天道酬勤,当年他成功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学校奖励了我一百块钱,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很大的奖励了,我到现在都很感激母校,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安徽省地矿部门工作了几年,1996 年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的博士,1999年博士毕业。2004到2007年他又在河海大学水生态环境模拟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
      在科研事业上,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机会,你要是能抓住这个机遇,你的前途没准就能有点突破。”博士毕业后,潘成荣到了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安徽省当时为了引进高层次的人才,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设立了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潘成荣抓住这个机会,积极申报,成了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的首批资助者,并在该项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湖泊富营养化效应研究》科研报告,该报告的研究成果被相关单位应用于“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中,这个项目还获得200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我们做有些项目,当时做的时候不一定被看好,但是只要有眼光,有谋划,肯定能做出成绩。”这些年,潘成荣围绕“环保”这个日渐受重视、被看好的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安徽省科技厅2007年度重点科研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开发出基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审、批复与验收等管理过程中的行政行为的电子化办公系统,该项目为省级科技成果。他作为主要研究技术人员广泛参加到各类国家、省基金等科研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与矿产资源型产业调整战略”,以及数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在组织管理上,他担任过安徽省环科院总工程师、环科院副院长的职务,现任安徽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做管理比自己做研究更讲究谋划。”作为环科院的总工程师,他要组织负责一些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牵涉的范围很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分析事物发展方向的能力,能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工作思路和思考必须适时变化才能跟上外部形势。”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说,潘工经常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做研究要在能潜下心,在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学会预测,预测准一个方向,经过几年的研究积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申报项目时比同行就有了更多的优势,也越容易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的专才。

      干一件事就要干好干精

      谈到这些年的工作感悟,潘成荣说:“干一件事情要干精,你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权威,就要比别人干得好。”“别人给的工作你完成了那是基本的,别人给的工作你完成得很好那是不错的,别人没给的工作你完成,而且是前沿的,那就是非常棒的。”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他撰写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巢湖—瓦埠湖藻类分布与底泥氮磷释放研究》被评委认同,获得“优秀”等级,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他写作的《安徽省自然资源态势与对策分析》获安徽省防灾减灾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多年来,他立足本职,不断探索,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中,为环境保护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自从与环境保护工作结缘后,他就把环境保护当作自己的责任,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数次义务为合肥市的中小学师生做环保专题报告,宣传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与环保知识,介绍安徽省的环境状况、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情况,将环境保护与安徽省的具体事例相联系,使环保知识普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母校,潘成荣有着拳拳爱心,他建议母校走精品发展的道路,选一些精品的专业,培养精品人才。学校要为那些爱学习、会学习的人提供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自我督促、自我奋发图强,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某些领域、行业的精英。听着潘成荣对母校发展的建议,我们深受感动,每一个桂工学子,无论走多远,母校始终在他们心中。

    上一条:学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甲子校庆】校友专访系列(十一)桂长杰:地勘情缘 母校情怀